黑龙潭及龙王庙1.jpg

黑龙潭及龙王庙

 

  龙王庙又名神龙祠,兴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(1468),万历十四年(1586)重修,清康熙二十年(1681)重建,乾隆三年(1738)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,是明清两代帝王祈雨之地。

  龙王庙依山势而建,建筑层层升高,格局整齐严谨。庙宇坐西朝东,主体建筑沿东西中轴线自东朝西分别是山门殿、碑亭、庙门、正殿等。全部建筑均为歇山顶,并覆以黄琉璃瓦。龙王庙山门殿匾额上书“敕建黑龙王庙”,石拱券门,进入山门后南侧立一“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夏历壬午小阳良辰谨建重修黑龙潭寺碑”,北为黑龙潭。沿台阶而上第二级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亭,碑亭南北辟有券窗,东开券门,碑亭内立有祈雨碑,碑身四面均刻有文字。继续沿台阶向上,第三级自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六座牌楼基座。第四级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亭,第五级为正殿,前有抱厦,正殿北有两块明代石碑。龙王庙在解放后为华北军区疗养院,后归胸科医院黑龙潭疗养院,1981年作为北京市卫生干部培训中心使用。

 

  1984年黑龙潭及龙王庙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